天津市金鐘農產品批發市場1995年5月18日開業,坐落于天津市東麗區金鐘街(金鐘河大街與外環線交匯處),占地400畝,籌建單位天津市金鐘河蔬菜貿易中心,集體企業,是第三批農業部定點鮮活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市場法人賈玉強(總經理),市場管委會負責人劉靜甫(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協會副會長)。
一、發展概況
市場經過23年的發展建設,資產總額為1.51億元,經營面積平方米(道路和交易場地全部硬化),建筑面積為12.6萬平方米,有低溫冷庫三座(2.4萬平方米),恒溫聯排冷庫29間(3000平方米),鋼架結構交易罩棚(2萬平方米),并且配有農藥殘留檢測、電子結算、信息發布、電子監控、垃圾處理等系統。擁有外貿進出口權,注冊“金鐘”商標。已躋身于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五十強之列,成為天津市,乃至全國具有較大輻射能力和影響力的專業型農產品物流批發市場。在充分保障天津大型消費城市生活必需品供應的同時,市場還輻射全國及東南亞等國家,帶動全國上百萬農戶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實現了一個國家定點農產品批發市場服務“社會”,服務“三農”的重要功能。市場先后榮獲國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農業部“國家定點鮮活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商務部“雙百市場工程”,“2017年天津市級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市場”,“天津市首批農業產業化經營市級重點龍頭企業”,“2017年度天津援疆愛心企業”,“天津幸福城市貢獻獎”等多種榮譽稱號。
二、經營情況
市場現有固定攤位1600個,臨時攤位1550個,定點客戶1389家,日均車流量1萬多輛(次)、客流量2萬多人(次),日均物流量9500多噸。目前,市場已經成為以蔬菜、水果、冷凍水產品批發為主,以肉類、糧食、鮮活水產、調料、副食、禽蛋批發為輔的綜合型農產品市場,2015年交易額106.50億元,2016年交易額116.05億元,2017年交易額118.65億元。蔬菜、水果交易量占天津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全年交易量的40%;海水、淡水鮮活、冷凍水產品交易量占20%。
多年來,市場在保障農產品安全銷售方面,結合實際情況做了很多工作,建立了各項規章制度,建立了農產品快速檢測實驗室。對進場交易的農產品進行索證索票管理,實行備案登記,做到“源頭可查明,去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建了市場信息中心,信息服務系統健全,有監控系統,電子收費系統,金鐘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站,每天利用網絡系統發布農產品信息行情。
市場農產品主要來源于:天津、海南、廣東、山東、內蒙、云南、廣西、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北、寧夏、江西、新疆、河南、東北三省等省市縣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市場經過多年的改革創新,推進“大市場、大流通、大基地、大數據、大合作”的理念,培育出5000多名遍布全國各地的農產品產銷大戶,建立訂單基地畝,出口專用蔬菜基地770畝,輻射帶動基地15萬畝。為了更好的完善“菜籃子工程”構建南菜北運的穩定渠道,市場組織經營戶在海南建立了農業種植基地,并且簽訂了長期的業務關系。2010年冬季到2017年冬季,已經連續8年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定為冬春蔬菜應急儲備供應單位。
2017年為了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與河北省隆化縣簽訂了農產品購銷四方協議,為隆化縣農戶免費提供農產品銷售場地,幫助銷售,解決滯銷問題;2017年11月為了解決和田地區紅棗“賣難滯銷”問題,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重要精神,市場免費設立大棗銷售區,免費幫助貯藏100多噸和田大棗,并且采購紅棗5噸,幫助當地農民攜手奔小康。
三、發展趨勢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天津市金鐘農產品批發市場將邁向新征程,揚帆再起航,以更加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解放思想,開動腦筋,主動應對挑戰,集中力量抓好市場發展,提升市場各項管理功能,抓好招商引資。
當前,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認真總結國內外先進經驗,積極引進先進技術,推動批發市場向科學化、規范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打造以果蔬經營為主的新型綠色物流體系,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推動京津冀農產品網絡體系建設,推動農產品向品牌化,綠色化發展,探索新模式,新業態,發展電商平臺,冷鏈物流,智能倉儲。我們將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四、市場聯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