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永久基本農田”這個詞匯,那么它和基本農田有沒有區別呢?
實際上,永久基本農田就是基本農田,是對基本農田實行永久性保護的措施,禁止非法占用基本農田,依照《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進行相應的約束機制約。
基本農田不能栽樹?不能種植中藥材等經濟作物?
自從2004年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堅決制止占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等行為的緊急通知》,做好保護基本農田“五個不準”以后,部分地區的基本農田有6種非糧食作物繼續存在:
1.基本農田嚴禁種植槐樹等薪炭林已經得到嚴格落實,種植果樹現象普遍存在。
2.基本農田栽桑養蠶沒有被大面積禁止。
3.基本農田培育經濟林苗木現象依然存在。
4.山區的基本農田種植中藥材的現象普遍存在。
5.山區基本農田規模種植香椿樹的現象依然存在。
6.山區基本農田規模栽培食用菌現象普遍存在。
與此同時,按照保護基本農田“五個不準”的要求,以下項目被禁止:
1.在基本農田開窯燒磚的現象被禁止;
2.在基本農田建房建別墅現象被禁止;
3.在基本農田建墳現象被禁止;
4.在基本農田采砂、采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現象被禁止;
5.在基本農田挖塘養魚被禁止;
6.在基本農田搞畜禽養殖的建筑物被禁止。
為什么6種被禁止的對象不復存在呢?
1.在基本農田開窯燒磚會破壞土壤耕層或者毀壞耕地,無法恢復成原有的高質量耕地。
2.在基本農田建房建別墅會將基本農田變成村集體建設用地,土地性質發生變化,造成實際的耕地數量減少。
3.在基本農田建墳會減少耕地數量,再在墳地倒入大量的鋼筋混凝土,長時間無法恢復耕地。栽植的樹木會影響周圍耕地的光照條件。
4.在基本農田采砂、采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會毀壞耕地,或者將耕地壓入廢礦、廢石下面,或者造成土壤重金屬超標和污染,恢復耕地困難。
5.在基本農田挖塘養魚會破壞原有的耕地地貌,影響整體的耕地質量,且恢復難度大。
6.禁止在基本農田修剪畜禽養殖的永久性建筑物,防止長時間占用,造成既成事實,引起周圍人生活質量下降等。
為什么6種非糧食作物繼續存在與基本農田呢?
1.國家鋤頭保護基本農田的目的就是保證有足夠數量的耕地能持續生產足夠多的糧食、蔬菜、水果、食用菌和紡織工業需要的絲綢等原料,需要甜菜、甘蔗等生產蔗糖的原料,需要尊重中醫文化,滿足人們對于中藥材的基本需求,人不僅僅是吃飽肚子。
2.現階段的糧食生產主要依靠東北糧倉、華北平原和南方水稻的大面積種植基地,給與種植者補貼、休耕補貼、規模種植補貼、大豆補貼、玉米補貼、水稻補貼、農機補貼等,根據補貼金額多少,有效調節某一地區的種植某一種糧食的積極性,從而保證有人愿意種植糧食,種植糧食有利可圖、糧食價格平穩和糧食供應充足。再通過國際市場調劑部分糧食,滿足高消費群體的精品糧食需求、加工產業對于廉價大米與高油大豆的需求,實現國庫糧食充盈,人民安居樂業。
3.國家在確保糧食主產區的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實行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民”和“藏糧于技”的戰略,鼓勵進行休耕、輪作倒茬和土壤肥力的提高,達到糧食可持續生產的目的,在山區和丘陵地區允許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和自然環境有選擇性的種植各種經濟作物。
4.鼓勵實行土地流轉,促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入服務業和第二產業,將農村的耕地流轉到種田能手手里,發揮更大的作用,要么滿足糧食供應,要么滿足人們對于生活的更高需求。
5.山區的耕地質量差、機械化程度低、耕地碎片化嚴重,生產糧食作物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也只有根據市場調節種植果樹和中藥材才能彌補勞動力支出太多的問題,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有人一直在擔憂以后沒人種地,以后的糧食不夠吃,其實依靠市場杠桿和政策走向,就會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實現最大程度的集約化、機械化、智能化農業,一切都會向最好的方向發展。
看到現在,你明白了為什么山區可以在基本農田種植果樹和中藥材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