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皖西大別山區的霍山,首先讓我這個霍山人想到的就是這樣一句話“金山藥嶺名茶地,竹海桑園水電鄉”。這里有很多道地的野生中藥材(天麻、林芝、石斛、斷血流等等);這里有新中國第一壩——佛子嶺水庫;這里被稱為“江北毛竹第一縣”;這里有久負盛名的歷史名茶——霍山黃芽,總之這里自然資源豐富,是名副其實的大別山明珠。
今天就介紹一些我們大別山區霍山山區最常見的20種中藥材(主要以圖片的形式):天麻、杜仲、金銀花、斷血流、山茱萸、黃精、七葉一枝花、金錢松、夏枯草、菖蒲、鐵皮石斛、藥百合(漫水河百合)、桔梗、車前草、金錢松、山楂、皖貝母、金剛藤、野生葛根等。
天麻
天麻在我們山區農村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天麻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人工培育的天麻,一種是在野外自然生長的野生天麻,其中以野生天麻最為名貴。
圖為人工培育的天麻
杜仲
杜仲在我們山區也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很多人家會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種上幾株杜仲樹,這種樹最高能夠長到20多米,其中杜仲樹的樹皮能夠入藥,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
杜仲樹葉
杜仲樹皮
金銀花
金銀花又名忍冬花,在我們皖西大別山區的霍山農村最為常見,主要長在河溝兩旁,田埂上以及山野之中。
野生金銀花
斷血流
記得小時候在野外要是不小心把手弄破了,我們就會找斷血流這種藥材,把它的葉子搗碎敷在傷口上用來止血,沒錯斷血流就是有止血的功效,其實聽它的名字大家應該也能想到這一點。
斷血流
山茱萸
山茱萸這種藥材在我們大別山區霍山農村十分常見,很多人家的菜地里、茶園周邊都種有山茱萸樹,每年秋天山茱萸成熟的時候紅紅的特別好看,山茱萸的果實和新鮮的枸杞比較像。
山茱萸果實
黃精
聽村里的老人說,過去饑荒的年代,沒吃得很多人會上山挖黃精吃,可以這樣說吧,這種特殊的藥材在饑荒年代也是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的。
野生黃精幼苗
七葉一枝花
七葉一枝花也叫做重樓,這種藥材價格比較貴,最高的時候能賣到200多塊錢一斤。不過如今在山區,野生的并不是特別常見了。
金錢松
一聽名字就知道是松樹的一種,沒錯,金錢松雖然是松樹的一種,不過這種松樹可是比較特殊,因為它的根是可以入藥的。
金錢松根
金錢松樹苗
魚腥草
魚腥草和金銀花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這種藥材即可以入藥,也可以用來制作成茶飲,所以深受我們山區農村人的喜愛。
在我們山區農村野生的魚腥草非常常見,河溝旁,田地里都是能夠經常見到它們的身影。
夏枯草
夏枯草也是我們山區農村常見的中藥材,這種藥材過去最常見于田間地頭(主要是田埂上),這些年種地的少了,田埂上野生的夏枯草也就比較少見了。
夏枯草
菖蒲
菖蒲一般生長在河溝里或者有水的懸崖上的石頭上,一年四季長青,既可以當作綠植來培養,也可以入藥。
野生菖蒲
鐵皮石斛
霍山最出名的藥材莫過于石斛了,現如今霍山有很多地方大量培育鐵皮石斛和霍山米斛,這種名貴的中藥材在《道藏》中被稱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
百合(漫水河百合)
霍山有三種農產品上榜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其中漫水河的藥百合就是其中一種,這種百合既可以入藥,也可以拿來食用。
桔梗
作為山里人,小時候經常看到開花的桔梗,不過那個時候小,不認識桔梗,總是以為它的根就是人參,以至于鬧出很多笑話。
車前草
車前草又叫做蛤蟆葉,在我們皖西大別山區也是非常常見的中藥材,甚至當你走在路上低頭看的時候,腳下可能就有幾株車前草。
山楂
山楂是我們山區人家最喜歡種植的一種藥材,因為這種藥材不僅可以入藥,還可以當作水果吃。
皖貝母
我們國家最有名的貝母就是川貝,其實很多其他省份也有貝母,比如我們安徽就有皖貝,只不過皖貝相比于川貝更加便宜而已。
金剛藤
金剛藤在我們大別山區野外非常常見,它的根可以入藥,在我們山區很多藥材收購站都是常年收購這種藥材的。
野生金剛藤
野生葛根
在我們大別山區,每到秋天落葉的時候,就有山里人進山采挖野生的葛根,葛根除了是一種中藥材以外,人們最喜歡用葛根制作葛根粉,曬干的葛根粉用開水沖著吃也是特別美味可口的。
葛藤
野生葛根粉
當然了,我們皖西大別山區素有金山藥嶺的美譽,中藥材的種類遠遠不止這些,比如說在深山里還經常能夠見到野生的靈芝,野生的首烏等等。只要會辨別這些中藥材,采挖回去以后適當炮制就可以賣給藥材收購站賺取一份收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