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季多出力,春季少花錢,秋冬好收果。對柑橘來說,冬季清園是防治病蟲害重要一環,因冬季是果樹病蟲害潛伏越冬期,且越冬場所相對固定,而橘樹也進入了相對休眠期,對農藥的耐受能力更強,不易出現藥害,此時防控病蟲,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但不少果農認為,清園就是簡單的噴施農藥防治病蟲害。其實不然,柑橘清園包括恢復樹勢、噴藥防治、修剪清園、松土培土等。當前,冬至已過,即將進入小寒大寒時節,正是柑橘清園重要時期,現將柑橘清園技術措施介紹如下。
恢復樹勢
柑橘果實成熟后,會由“庫”轉向“源”來反哺果樹,但在采果后,樹體原有的營養平衡體系被打破,易出現干旱卷葉、黃葉落葉、樹勢衰退、花芽分化受挫等情況,此時就需要通過施追肥來恢復樹勢。一般采果后,不可馬上進行修剪,根據柑橘品種、樹齡大小、栽培管理、氣候條件、病蟲發生等情況選用對口的藥劑,在適宜的天氣進行噴施,均勻噴透,防止剪口感染病菌,結合葉面肥迅速補充營養、恢復樹勢,可噴施磷鉀源庫、紅庫等葉面肥,補充樹體營養,促進花芽分化,提升樹勢保葉防落。半個月后,再淋一次水肥,幫助恢復樹勢,但要注意控制用水量,以免阻礙花芽分化。對于土壤問題比較嚴重的,應增施有機肥、生物菌肥等,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壯大有益菌群,促進根系生長,為果樹盡快恢復樹勢及花芽分化及時提供充足養分,促進樹體安全越冬。
修剪清園
在樹勢得到恢復之后,選擇晴好、干燥、低溫時進行修剪,主要對象是采果后的果樹,對留果過冬、幼樹及受凍樹一般不剪或少剪。而在寒潮到時,柑橘園會遭受凍害,這個時候不要盲目修剪,最好是等新梢完全萌發、可明顯確定樹枝生死分界后再進行補剪。
修剪重點主要是對過高過密的樹冠進行壓頂、開窗,剪除交叉重疊枝;其次是對中晚熟品種(特別是橙類)剪除果把枝、徒長枝、騎馬枝;再次是剪除病蟲枝、弱枝、衰退枝、干枯枝。通過修剪有效調節樹冠結構,增強樹冠的通風透光性能,同時清除病蟲源,減少無效枝梢,增加果樹有效枝梢的比例,有利于減少次年不必要的養分損耗,集中養分供果樹正常開花結果。
冬季是大多數害蟲的休眠期,它們大多藏在土壤、雜草或是病枝病葉等病殘體中越冬,所以在橘園修剪完成后,要將落葉、雜草、病蟲果、剪下的枝條等一并清除,并及時噴施藥劑清園,殺滅果園內越冬的病蟲源,減少來年病蟲害發生。
一般越冬前,橘樹上有煤煙病、潰瘍病、沙皮病、脂點黃斑病、青苔及木虱、紅蜘蛛、銹壁虱、介殼蟲、潛葉蛾、粉虱等病蟲,可根據病害發生情況,選擇相應藥劑進行防治。
噴施藥劑清園一般采用“洗澡式”噴藥法:連續噴施3次,第一次粗清園,采完果后15天,噴施石硫合劑,殺菌又殺螨;第二次在修剪后進行,可選用礦物油或松脂酸鈉水劑,單獨噴施;第三次則在春芽臨近萌發前進行,可用炔螨特噴施,徹底殺滅越冬木虱成蟲,防止其因春芽萌發,吸食汁液,傳播黃龍病。噴藥要求徹底,除了葉面葉背,還要噴枝條,才能將越冬的介殼蟲、螨類、煤煙、青苔等殺滅。應在適宜的天氣進行噴施,防止摘果剪口感染病菌,結合優質葉面肥,迅速補充營養、恢復樹勢。
噴藥清園時,要注意:石硫合劑噴施后應相隔15天才能噴施礦物油類藥劑。清園時應選擇天氣晴朗時進行,對葉背和蔭蔽枝條仔細全面均勻噴霧,并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藥物中毒。病害發生較多的果園,應另加其它殺菌劑,還可加殺蟲劑,兼防蟲害。如潰瘍病較重,可用噻唑鋅、波爾多液等,注意先剪后噴,如果發病率超過3成,建議整園銷毀;如砂皮病、瘡痂病較重,可用氟硅唑、苯醚甲環唑·克菌丹等。除潰瘍病發生重的園子外,清園時要注意先噴后剪再噴,以達到徹底清園的效果。
松土培土
冬季對柑橘園進行一次中耕松土,可提高果園土壤的通透性,增加土壤含氧量,加速土壤養分轉化,增強土壤保溫、保濕、抗旱、防凍能力。同時可殺滅橘園中越冬害蟲,花蕾蛆、蠐螬、尺蠖蛹、實蠅蛹、鱗翅目老熟幼蟲或蛹等害蟲均在土壤中越冬,翻耕后可降低蟲口基數,減小后期的發生量,也有利于次年春季開花前后速效肥的施用,延緩果園夏季草荒的產生時間。
人工或利用機械對柑橘園土壤進行中耕松土,原則上是在果實采收結束2周后至春節前(或次年1月底)完成。松土時,在樹冠外圍深翻土壤20—30厘米,切斷少量老根,促發新根,疏松熟化土壤。而培土則需在大寒到春季萌芽前進行,大寒后培土,有利于橘園抗旱保水,提高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生長,恢復樹勢的作用,同時,還有利于橘樹提高抗病蟲能力。培土時,采用優質的生物菌肥為最好,在植株周圍挖好深30—40厘米的坑,將生物菌肥施入坑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