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蔬菜行情整體不是太高,往年7-8月份蔬菜迎來一波上漲,今年不僅沒漲,反而不少蔬菜價格再次低迷下滑。如近期的大蒜、辣椒、西紅柿、土豆等行情比較低迷,主要是今年的種植面積明顯增加,結果市場供應偏多,其價格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對于農民來說,蔬菜價格如何大家并不關心,畢竟大家很少會去市場上購買蔬菜,家門口劃出一片地,栽種茄子、西紅柿、豆角等,足以吃上一整個夏天。
如今立秋節(jié)氣即將到來,今年是8月7日立秋,而在民間認為,立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jié)氣,它不僅是秋季到來的標志,同時也是秋季蔬菜的種植期,像白菜、蘿卜等都會在此時種植下去。
那么,立秋前后可種植什么蔬菜呢?這些蔬菜別錯過,秋冬兩季吃不完。
1、白菜
白菜作為我國的本土蔬菜,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栽種史,過去幾十年里,白菜一直是北方人過冬的主要食材。通常來說,一般在22-25℃即可種植白菜,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種植,通常種子8℃時即可發(fā)芽,18℃為最佳生長期,溫度超28℃生長緩慢,10℃以下易受凍害。
一般立秋到處暑節(jié)氣時就是白菜的種植期,在白菜的生長時期需要保持充足的水供應,一般早晚澆上2次水,這樣才能讓其更好的生長。不過如果雨水偏多,那就要做好排水工作,不然很容易出現軟腐病。
同時,在大白菜的種植前,也要在農田里施用有機肥,保持一畝地2000公斤即可,再加上20斤復合肥,追施10%的人糞尿。這樣就可滿足大白菜的生長需要,讓其長得更壯實一些。一般白菜生長期為2個月,一般11月份即可收獲,將其放地窖中儲藏。
2、蕎麥
蕎麥也是立秋后種植的作物,其種子對溫度要求苛刻,一般在20-26℃可發(fā)芽,生長時的溫度在17-22℃,喜歡在涼爽的氣候下生長,如果溫度太高或嚴寒,那它就無法正常生長,一般溫度超30℃或小于12℃,那蕎麥生長就會變慢。
蕎麥的生長周期為75天左右,一旦到了霜凍天氣就會暫停生長。立秋處在中伏末,75天后迎來霜降節(jié)氣,如此來看,蕎麥立秋前后種植剛合適。當然,蕎麥的管理也需要細心,及時清理雜草,并進行深耕,如果出現積水及時排開,這樣蕎麥才能更好的生長。
3、大蔥
大蔥一年四季都可種植,每年3-10月份都可育苗。不過如果氣溫太高,大蔥很容易出現抽薹或生病,甚至直接死去。而立秋后是大蔥的最好種植期,此時農民要注意好土地管理工作。
在那些土地肥沃、臨近水源、排水便利的地方種植,一般在15-25℃的氣溫下生長更好,產量高,而大蔥也可很好的耐霜凍,因此立秋后種植大蔥正合適。
當然,大蔥的兄弟大蒜種植時間偏晚,一般白露節(jié)氣才會種植,大蒜在15-23℃的環(huán)境下生長速度快,不喜高溫或低溫。
4、四季豆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四季豆一年四季都可進行栽種,其實這個理解是錯誤的,四季豆在過高或過低氣溫下都不能很好的生長,一般春秋兩季種植更為適宜。
其種子在20-25℃環(huán)境下發(fā)芽,可采用直播方式,保持株距25cm,行距55cm,一穴里放上3-4粒種子。在開花結莢前不需要施用太多肥土,以免出現了徒長現象,等結莢期再施肥澆水,且本著勤澆少澆的原則,每采摘一次四季豆后,大家就要施肥一次,這樣可增產20-30%。
不過也不用施肥太多,不然容易出現落花落莢的現象。一般種植45-70天左右即可收獲,可采收15-30天。
5、菠菜
菠菜在比較清涼的環(huán)境下生長比較快,一般氣溫超3℃就會發(fā)芽,而氣溫在28℃以上時長勢不太好,在15-23℃時生長最為旺盛。
當然,菠菜的生長周期不長,一般30-40天就可采收,一般除了5-7月份,其他時候均可種植,不過秋季時立秋到9月底種植產量最高。
6、蘿卜
民間有“立秋蘿卜賽人參”的說法,蘿卜的生長階段包括發(fā)芽期、幼苗期、膨大期等,一般來說采用直播方式,在20-25℃時種子發(fā)芽速度最快,幼苗期時保持18-23℃氣溫,膨大期溫度只要8-18℃即可。
蘿卜作為半耐寒性蔬菜,立秋后種植就看保證深秋、冬季時采收,而蘿卜種植中也十分好打理。
立秋后氣溫開始下滑,這對蔬菜來說是適宜的生長季節(jié),農民要把握時機,及時種植蔬菜,這樣秋冬時就可很好的吃上蔬菜。